河北省裝配式建筑“十三五”發展規劃
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鋼結構建筑、現代木結構建筑等。裝配式建筑的特點是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應用。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有利于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促進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實現建筑業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為促進我省裝配式建筑健康發展,有力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根據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冀政發〔2015〕5號)和《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冀政辦字〔2017〕3號)編制本規劃,主要明確我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目標、路徑和任務。規劃期為2016年至2020年,展望到2025年。
一、發展現狀
(一)國外發展現狀
當前發達國家的建筑業已從工業化專用體系走向大規模通用體系,以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建筑構配件、建筑部品為中心,組織專業化、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裝配式建筑發展模式。
鋼結構高層建筑在美國與日本主要以鋼結構+預制外墻掛板為主,鋼結構普通住宅在美日歐等國家主要采用輕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高層建筑在日本等國主要以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預制外墻掛板為主。現代木結構大量應用于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的低層普通住宅。融合了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現代木結構等結構體系的混合結構主要應用在德國。
(二)國內發展現狀
政策引導循序漸進,推動力度逐步加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提出了“強力推進建筑工業化,提高住宅工業化比例”的要求?!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技術體系逐步形成,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經過多年研究和努力,隨著科研投入的不斷加大和試點項目的推廣,裝配式建筑各類技術體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部品體系和技術保障體系,部分單項技術和產品研發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規范陸續出臺,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為裝配式建筑項目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產業集聚規模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先后批準了11個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示范)城市和59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通過試點引路,各地形成了一批以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為主的龍頭企業,帶動了建筑業轉型發展。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頂層設計,要求全市范圍內新建建筑全部實施裝配式建筑,同時完善技術支撐體系,提升裝配式建筑質量水平,并通過強化示范引領,營造良好發展氛圍,2016年全市裝配式建筑實施面積約1500萬平方米。
(三)我省發展形勢
1.發展現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裝配式建筑發展,自2015年以來,我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截至2016年底,全省在建裝配式建筑項目490萬平方米;落實農村裝配式低層住宅420套,其中竣工135套,在建90套。
政策引導力度不斷加大。2015年3月,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明確住宅產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工作重點、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2016年6月,省政府印發《加快推進鋼結構建筑發展方案》,提出在大跨度工業廠房、倉儲設施中全力推廣鋼結構,在適宜的市政基礎設施中優先采用鋼結構,在公共建筑中大力推廣鋼結構,在住宅建設中積極穩妥地推進鋼結構應用,促進鋼鐵產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轉型升級。2017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明確把鋼結構建筑作為建造方式創新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以上。
組織推動力度不斷加強。省政府建立了分管副省長為召集人的省住宅產業現代化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規劃、組織協調、整體推進全省住宅產業現代化發展。2015年10月,省政府召開全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觀摩座談會暨住宅產業現代化工作現場會,安排部署全省住宅產業現代化工作。2016年5月,省政府召開全省鋼結構建筑觀摩暨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現場會,會議明確,自2016年起,各市要以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為重點,每年至少開工建設10萬到15萬平方米的鋼結構住宅。
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頒布實施了《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設計規程》《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建筑與設備技術規程》《裝配式混凝土構件制作與驗收標準》《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裝配整體式混合框架結構技術規程》等5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地方標準和《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結構住宅表示方法及示例》等7項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印發了《河北省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定額(試行)》《河北省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工程量清單(試行)》。正在編制《建筑用鋼型材標準》等5部鋼結構建筑地方標準、《交錯層積木(CLT)結構應用技術規程》和《河北省鋼結構建筑工程定額及工程量清單》。
產業基礎逐步形成。近年來,我省設計、開發、施工、部品生產等企業積極探索,不斷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果,推動了我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目前,全省有5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和16個省基地,涵蓋預制構件、建筑部品、新型墻材、裝備制造等多個領域。全省預制混凝土構件年設計產能60萬立方米,鋼構件年設計產能178萬噸,木構件年設計產能1萬立方米,具備了加快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產業基礎。
示范效應逐步顯現。自2013年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省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農村裝配式低層住宅建設試點縣、國家級和省級基地企業、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建設。石家莊、秦皇島、唐山、保定、邯鄲等5個綜合試點城市在組織領導、政策制定、企業培育、技術研發、項目建設、宣傳培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扎實成效。涉縣、唐山市豐潤區、平山縣等縣(市、區)積極推動農村住宅轉變建造方式,開展農村裝配式低層住宅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基地企業和裝配式建筑項目,發揮了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2.存在問題
我省裝配式建筑發展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標準體系有待完善。目前,雖然裝配式建筑的基礎性、通用性標準規范基本齊全,不影響當前推廣裝配式建筑,但針對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尚未建立。二是有效需求不足。裝配式建筑仍處于起步階段,市場認可度不高,產業發展不均衡,產業鏈不健全,制約了裝配式建筑整體推進。三是建設管理模式亟需轉變。適應裝配式建筑特點的招投標、質量安全監管和竣工驗收等管理模式尚未建立完善。四是人才隊伍缺乏。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健全,專業培訓力度不足,各層次專業人才隊伍缺乏。
3.面臨機遇
京津冀協同發展迎來新機遇。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深化實施,我省與北京市、天津市在政策協同、科技創新、人才共享等方面的協同機制將逐步成熟,我省裝配式建筑發展可借助北京、天津的科技和人才資源實現關鍵技術和創新模式的突破。國家設立雄安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為我省建筑產業發揮區位優勢,參與區域競爭帶來新的空間。
環境保護約束加大帶來新契機。裝配式建造方式相比傳統建造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揚塵和噪音,減少建筑垃圾和污水排放,具有綠色建造、低碳發展的特點,節能減排效果十分顯著。面對京津冀地區日益提高的環保要求,裝配式建筑更加適合我省節能減排和綠色崛起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
行業轉型升級促進新發展。我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鋼鐵企業轉型發展,為鋼結構建筑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建筑工業化步伐加快,推動了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建筑產業正從手工操作方式向工業生產方式轉變,有力地促進了裝配式建筑發展。
新型城鎮化發展帶來新需求。2020年,我省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綜合管廊、保障性安居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深入推進,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非首都功能的產業和人口轉移,我省裝配式建筑將迎來極大的市場需求。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發展要求,以提高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轉變建造方式為主線,以科技管理創新為手段,以人才隊伍為基礎,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資源配置相結合、試點示范帶動與產業集聚發展相結合,加快形成我省裝配式建筑發展體系,全面提升我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水平,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統籌規劃。發揮政府統籌規劃、協調推進作用,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構建產業體系,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創造發展環境。
市場主導,示范帶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試點為樣板,整合市場資源,理順產業關系,激發市場需求,增強市場供給,引導企業深入開展裝配式建筑建設試點工作,帶動我省裝配式建筑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逐步完善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以裝配式建筑發展為契機,加快推動我省建筑業、鋼鐵產業和建材產業轉型升級。
區域協作,共同發展。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目標,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基礎,以服務京津市場為帶動,深入開展區域協作,推進京津冀裝配式建筑協同發展,共同營造京津冀綠色發展環境。
|